(二)面對面溝通
除了家長第一次參觀幼兒園的正式交談外,老師還可在孩子進入園所的前幾天,拜訪幼兒的家,讓孩子在進入園所前先熟悉老師,去除入園時對環境與人不熟悉的不安。再來,開學後的一個月內與父母安排面對面溝通的家長座談會,共同瞭解孩子目前發展的狀況,及未來老師或家長對孩子的期望。
平時,家長若每天都親自接送孩子,這就是一個最佳的溝通機會,而老師可利用接送的時間,與家長談及孩子一整天的狀況,讓家長更放心將孩子交給專業的人員照料,而老師也經由彼此的溝通,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形,如此在雙方的合作下,共同協助孩子的成長。
期末,針對每一位家長的一對一面談也是不可免的,詳細說明孩子這學期的學習狀況,及下學期老師對孩子的計畫,而家長也可提供這學期對孩子的觀察,及下學期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期望,透過彼此的溝通,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更順利。
(三)其他
1.打電話
老師可利用孩子午睡時間,針對沒親自接送孩子的家長打電話,告知孩子今天的狀況,此時在電話中要與家長分享正面的意見,也要記得提到你所關心的事情。
再來,當孩子發生意外或受傷時,老師除了用聯絡簿或紙條通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回家前先以電話通知家長,除了表達對孩子的關心之外,也避免因文字敘述無法清楚表達事情原委所產生的誤會。
2.電子郵件
現今大眾已普遍使用電腦傳遞訊息,利用電子郵件也是一項溝通的工具,老師可利用照顧孩子閒暇的時間,或是晚上回家之後,寄發相關親職教育的文章給家長,並可在信件中與家長溝通孩子行為偏差或發展上的問題。
老師除了瞭解與家長溝通的方式之後,還須認識下列有效的人際溝通方法,在與家長溝通時不斷的練習,讓自我的溝通能力與技巧更加成熟,下列陳述的有效溝通方法也可運用在家長與孩子身上,讓親子溝通更順暢,家長與孩子之間無障礙:
(一)積極聆聽
在諮商技巧中這是「同理心反應」,當家長與老師溝通時,不論家長所陳述的內容是多麼的不合理,老師仍需要傾聽家長所言而不要打斷,當家長說完後,老師再根據所聽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將對方訊息的內容回應給對方。這樣的積極聆聽家長不僅獲得情緒的紓解,老師更可由聆聽中獲知家長要表達的訊息,此時當老師要提供建議給家長時,其提供的內容將會更客觀,且家長也較容易接受。
當老師在進行積極聆聽的行為時,也要特別留意自己身體的姿態所產生的訊息,一個正向的肢體動作,會讓彼此的溝通有加分的效果,這也是非語言的溝通所產生的正面效果。例如與家長的距離要舒適,而且兩人都在相同的高度,別忘記說話時要看對方的臉,保持眼神交會,與對方溝通時要有適切的臉部表情,讓對方瞭解你是有聽進他的話語的,偶而適切的點頭表示回應,或簡短的答覆對方,像「嗯」、「我了解」等,傳達你支持說話者想法。
(二)反省思考
當家長對學校或老師有所抱怨或建議時,老師可以重複說出他所聽到的內容,例如「為了讓我比較清楚的記住你所說的話,我能不能再說一次你所擔心的內容」,這便是老師在做反省式的思考,如此可以給家長一個修正老師對雙方談話理解的機會,讓彼此不會因為對話語的解說不同而產生誤解,達到真正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我-訊息
當老師無法接受家長的意見或想法時,可以使用我的觀點來敘述事情,而不是以專家的角色說出「你應該……」,從這角色所說出的語言會讓人覺得不舒服,甚至家長會感覺老師在指使他或教導他的意味。
(四)給予和接受批評的技巧
當老師要給予家長一些孩子負面的話語時,別忘記在批評前先說一些孩子的優點與好話,這樣家長才可以接受孩子的缺點,不但場面不會尷尬,家長也比較不會覺得不舒服,因此,一個有建設性的批評,才可以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保母會給予他人批評當然也當家長對你有所批評時,要使用非情緒化的話語與家長對談,不管你接受或不接受對方的批評,都應該清楚的表達你的看法,尤其是家長的意見與你不同時,老師可表達「我想我和你的看法有些出入,在我認為 ……..」。對於家長的批評你沒有否決,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已,這樣的處理方式比較不會造成與家長之間的不舒服或衝突產生。
最後 要切記不要發生一些無效的溝通方式,例如與家長爭論、指控孩子或是家庭、談論家庭的八卦、與家長衝突而忽視孩子、表現的情緒化或不理智,與家長沒有和解的機會,這樣反效果的溝通方式,只會讓你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惡劣,也阻礙教學的品質與自我的聲譽。
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不但原則要一致,且內容要一貫,更要盡其在我量力而為,與家長建立誠摯的友誼並保持適當的距離。雖然親師溝通是一條漫長與艱辛的路程,只要了解溝通的藝術及技巧,便能建立雙方和諧與互信的良好關係,在幼兒成長的路上成為最佳拍檔。<<以上節錄自幼教資訊199期親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