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團法人宏觀文教基金會

關心與叮嚀

幼兒居家安全~意外傷害之探討

文/張菡育

  意外傷害一直是國內外嬰幼兒首要的健康問題,在美國它是造成嬰幼兒死亡的主因(Bobo, J.K., 1991; Christophersen, E.R., 1989; Henry, P.S., 1992; UMI, 1993);在國內,它亦是排名第一,讓嬰幼兒死亡的主凶。根據衛生署統計,本省自一九七0年到現在,意外傷害歷年來始終高居不下,佔嬰幼兒十大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幼兒占了百分之八十,且以二~三歲為最多(張明道,民82)。近十年來,其「締造」的死亡率更高居亞洲地區第一位,再次創下第一的「奇蹟」(郭靜晃,民83)。另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的衛生白皮書所顯示:台灣地區平均每天有三點八個兒童死於意外傷害!這個數字高出新加坡三倍,比瑞典高出十五倍!還有另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台灣地區每一百名兒童中,就有四十一名因疏於照顧或不小心而發生意外,其中燒燙傷是導致兒童意外傷害的罪魁禍首,數字之呈現教人聞之心驚,可見我國嬰幼兒意外傷害之預防,亟待重視及加強。本文探討重點將以幼兒發生家庭意外之導因為主,其探討方向如下:


一、幼兒期發展特徵

  • 身體動作之發展
      嬰幼兒時期動作發展迅速,從嬰兒的俯臥、抬頭、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至幼兒時期的跑、跳、爬梯、雙腳跳、單腳跳,約五、六歲時,人生基本運動的動作能力都已獲得,然而在動作的控制上未臻完美,因而常有控制失誤的情事發生。另外,身體各部分的器官,雖已大致發育完成,雖未及成熟地步,故使用上無法控制自如,易生意外,如咀嚼、吞嚥功能還不十分協調,一不小心就會嗆到或噎到。
  • 語言能力之發展
      語言的發展,可說是幼兒除了感覺動作外,進步最快速、最明顯的發展。從單字句、雙字句、多字句至完整句,不僅語字增加、語句加長、詞類愈分化、發音愈複雜,語言的功能亦不斷在演進,然而因腦部及身體各器官功能尚未成熟,故在聽力的準確度及語言的理解力方面較差,必須藉由實際的東西來思考,一旦離開了具體性的事物就不能思考。故大人口語上的訓誡,嬰幼兒往往一知半解,正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而不知天高地厚的結果,意外即頻傳。

  • 情緒之發展
      由於幼兒期是情緒發展(情緒分化)的重要階段,幼兒的情緒很容易隨著外界的事物,引起強烈的反應,如環境的突然變化、父母離開、慾望不能滿足、玩具被人搶走、身體不舒適、飢餓、生病、睡眠不足等等,均能引起幼兒強烈的情緒反應。因此在情緒失控下,意外較容易發生。另因自我意識較強,當嫉妒產生時,情緒亦較為恍惚不定,易生狀況。此外嬰幼兒的好奇心相當重,喜歡利用各種感官來探索一切事物、如摸摸看、丟丟看、撕撕看、踩踩看、咬咬看、嚐嚐看等,由於本身對周圍的危險缺乏認知,不遇到危險事物,極易造成意外。故此種喜好冒險犯難的特質,「試試看」對他們的吸引力,總是勝過大人的千叮嚀萬交待。

  • 社會行為之發展
      幼兒於二、三歲時會出現對成人權威的反抗,屬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因此對於大人的諄諄告誡較不聽從,易衍生意外。另外,此時期的孩子相當喜歡模仿成人或同伴的一言一行,因此常在不了解危險的情況下,做出超過自己能力的行為,如模仿小飛俠的飛行時,從高處落下而摔傷。巴塞隆納則有一名四歲女童,看到電視報導美國婦女怒剪先生陰莖,覺得好玩,竟然也拿起剪刀,欲剪下一位五歲男童的「小雞雞」,造成男童受傷住院。另外,幼兒愛吵架之特質亦是易發生意外之原因,由於幼兒自我中心強,因此易發生槍奪之爭,為了佔為已有,常做出傷害對方之動作,此種攻擊行為,以四歲至五歲半之間達到最高峰。
  • 遊戲行為的發展
      幼兒的生活就是遊戲的生活,任何時間、任何人事物、任何地點,皆可遊戲,因此遊戲場所的安全性、遊戲對象的合適性、遊戲內容的適切性,皆需詳加過濾,以解除隱藏之危機。如家中又高又窄的樓梯、突出的桌角、簡陋粗糙的玩具、動物玩伴皆使得孩子的遊戲安全面臨考驗。

二、幼兒個人特質
  雖然幼兒期發展特徵與意外事件有關,然而就幼兒個體而言,意外發生之頻率,個別差異甚大,有的幼兒意外事件頻傳,有的幼兒則甚少發生,此即與幼兒個人所具有的特質差異有關,簡述如下:

  • 天生氣質
      氣質是指一個人與生俱來對內在或外在刺激反應的行為模式,此行為特質包括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適應度、反應閾、反應強度、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因氣質不同,發生意外的機率亦可能不同。不少研究者將先天氣質和意外的關係加以分析,發現兒童活動量的多寡和意外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而且意外也比較容易發生在粗心、好動、喜歡冒險、好奇且情緒反應強烈的孩子身上。
  • 心理發展狀態
      幼兒的心理發展狀態是意外發生的重要考慮因素,如有的幼兒有較強烈的情緒性、較強的自我中心性或各項發展的分化性較,皆較容易發生意外。
  • 身體發展狀況
      有的幼兒好動、精力充沛,喜愛蹦蹦跳跳,常發生碰撞、摔傷等意外,有的則是在幼兒身體狀態欠佳時發生,如生病、疲倦、飢餓或身體功能有問題(弱視、重聽、肢體殘障等)。另外,有的幼兒較易發生意外,則是因為在身體發展上顯得較為落後,如步行技術的不良、平衡感覺不發達、全身的控制能力不佳、沒有距離感與速度感、敏捷性欠佳、協調性不夠、運動經驗不足等等。
  • 年齡
      幼兒的年齡與意外事件息息相關,一般而言,意外事件最常發生的年齡是一歲至四歲間,因這種年齡的幼兒生活範圍漸漸擴大,易脫離母親與保育者的視線,然而又缺乏自我判斷及照顧自己的能力,因此照顧者稍有疏失,就容易造成意外事件;反之過了六歲以後,由於經驗而來的判斷力與運動協調能力的加強等關係,意外意件與受傷情形也漸漸的少了下來。
  • 智力
      能力高的幼兒,其理解、判斷、分析的能力較強,因此面對危險處境時,亦較會做正確的判斷,進而逢凶化吉;反之智力低的幼兒較無法洞察危險情境或利用舊有的經驗去解決問題,較易生意外。
  • 性別
      根據統計,男孩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比女孩大,這可能是因為男孩較好動又愛冒險的緣故;反之,女孩子就比男孩子來得懂事聽話,不易衝動也較不讓父母操心,因此不用擔心女兒爬高爬低的,卻得盯著兒子的一舉一動。


三、父母因素
  由於嬰幼兒本身缺乏安全認知及技能,因此父母親在幼兒的意外事件上,即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許多的研究亦顯示,幼兒的意外事件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其相關之因素簡述如下:

  • 產前教育
      根據美國Williams, G.E.(1989)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比較研究顯示,父母是否在產前已接受有關意外傷害如水、火、車等意外防範之課程,與照顧子女之安全呈正相關,亦即有接受意外防範課程者,其子女意外傷害的情形較少。
  • 父母的健康狀況
      根據研究顯示,父母酗酒或有精神疾病者,子女發生意外的比率高出一般許多。因其身體健康欠佳,較無暇或無精力照顧孩子,所以容易疏忽、大意。
  • 父母的壓力
      父母親的壓力愈大,小孩則愈容易發生意外,反之則愈安全,特別是母親的壓力與小孩的安全呈負相關。這可能是母親的壓力愈大,照顧子女時愈易分心,對於環境的警覺性相對減低,「意外」即易發生。
  • (4)父母對危險情境的認知
      由於孩子本身對周圍環境的安危缺乏認識,因此如何安排適當的環境,兼顧孩子探索的需要和空間的安全性,即成了父母的責任,而此環境是否安全,則和父母的危機意識有很大的相關。許多研究顯示,父母親如果對危險情境有很正確的認知,則嬰幼兒意外即顯著的減少,亦即父母對危險情境的認知和孩子的安全呈正相關。因此,父母對危險情境的認知愈正確,愈會做安全的評估,防範的工作亦愈周全。
  • 父母的社經地位
      一般而言,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與收入,決定了社經地位的高低,進而影響到兒童所居住的環境、活動的型態及活動場所,甚至連父母對兒童意外及安全的認識與注意都會有些不同。父母親教育程度較低的小孩較易有意外,因為低收入的家庭比較不知道亦比較不可能去做意外的預防措施。而在Le Bailly, S.A. & et. Ai(1988)的四百零七個家庭訪視研究中亦發現,城市內的父母比郊外的父母更關心他們小孩的安全,亦較會做安全評估。
  • 父母具幼兒發展的常識
      因幼兒的發展能力和意外有大的相關,各種年齡層的幼兒有各種不同層次的發展,所發生的意外種類亦不盡相同,因此父母是否具有幼兒發展的常識與幼兒意外之預防有關。如父母了解三歲以下的幼兒臼齒還未長出來,無法咀嚼磨細,就不會拿花生米給三歲孩子進食,而發生植物性的氣道異物。故認識孩子的發展階段,隨時改變安全策略是絕對必要的。
  • 父母管教孩子的態度
      根據研究顯示,較放任、較不監督孩子的父母親,其孩子較易發生意外。


四、家居環境因素
  家裡發生的意外是幼兒意外死亡和重大傷害的主要原因,因此掃除家中隱藏的危險,而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是照顧者的責任,也唯有做好生命的防護,「家」才是孩子安全的探索天堂。一般而言,易產生居家安全顧慮之因素如下:

  • 遊戲空間
      幼兒的生活就是遊戲的生活,因此遊戲空間的安全性倍感重要,然而現代都市生活空間擁擠,為孩子安排獨立的遊戲空間並不容易,此時家中的客廳、臥室、廚房、浴室可能就是孩子最常活動的遊戲場,故父母對每個房間潛藏的危機,應有所認識。
    1. 臥室:易發生意外的有嬰兒床,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協會指出,全美每年約有一百五十至二百個嬰兒因嬰兒床的意外死亡,另有四萬名因嚴重傷害而就醫。另外,窗簾的拉繩、床邊的線繩、奶嘴的繩子、太柔軟膨鬆的蓋被、電器用品亦需注意。
    2. 客廳:有稜角的傢俱、玻璃、插座、電器用品、光滑的地板、抽屜都是危險源。
    3. 廚房:廚房的刀叉碗盤、瓶瓶罐罐,對幼兒來說,有莫大的吸引力,然而危險物品也最多,可謂危機四伏,如滾燙的水、有毒的瓦斯、清潔劑、電熱爐、烤箱、微波爐、餐具、鋁箔、塑膠保潔膜、垃圾袋、果汁機、烤麵包機、放刀叉的抽屜等,對於幼兒都是具有危險性的。
    4. 浴室:發生意外情形最多的可能就是浴室了,浴室中容易引發意外的是馬桶、消毒藥水、浴缸、熱水、濕滑地板、刮鬍刀、吹風機、熱水器、或把嬰幼兒獨自留在浴室中。
  • 照明設備
      照明設備不良時,易撞上障礙物或踩不穩腳步而跌倒,尤其是通道上的照明。至於光線太強的地方,也會影響孩子的視力與視覺。
  • 門鎖或護欄
      幼兒喜歡按鍵讓門上上下下,因此家中的自動捲門、電梯門需禁止幼兒嬉戲。另外,窗戶、陽台、樓梯口須加裝安全圍欄,以防摔落。
  • 幼兒玩具
      嬰幼兒離不開玩具,就如同魚離不開水一樣,因此玩具造成的意外也不少,此隱形殺手的特點是無ST標誌、有易鬆脫的小零件、易破裂、有銳利突出物、含油漆塗料、填充物易掉出、加有染料或鉛質、會發出八十五分貝以上的噪音、具殺傷力等等。
  • 家中危險物品
      除了前述各房間的危險源外,嬰幼兒感興趣的危險物品尚包括家中的貓狗寵物、火柴或打火機、各類開關、危險衣物。
  • 家中的毒物危機
      每年都有許多小孩因吃下毒性物質,導致意外死亡或嚴重受傷,而其主要的年齡分布範圍是十八個月至三歲。幼兒中毒雖是司空見慣的憾事,卻絕對可以因防範周延而避免,因此家中的毒物必須加以隔離,以建立一個無毒的家。家庭中可能引發中毒的種類如下:
    1. 家庭用毒餌:有殺蟲劑(蚊、蠅、蟑螂)、老鼠藥、農藥和除草劑。
    2.  
    3. 清潔劑:如洗碗精、漂白水、馬桶沖洗劑、除塵劑、洗衣粉、水管洗滌劑、油污清除劑、洗衣粉、水管洗滌劑、油污清除劑、洗髮精。
    4.  
    5. 有機溶劑:如輕油類、松香油、打火機、指甲油、工業用酒精、修正液、強力黏膠及接著劑、塗料。
    6.  
    7. 藥物類:可分為外用藥和內服藥,前者如樟腦油、薄荷油、雙氧水等,後者為服成藥過量或藥物含毒,如中藥含鉛。
    8.  
    9. 常見的有毒植物類:如大花曼陀羅、夾竹桃、聖誔紅、姑婆芋、雞母珠、香紅花、杜鵑花、水仙花、風信子、麒麟花。
    10.  
    11. 其他物品中毒:如香煙尼古丁、瓦斯、乾燥劑、不新鮮食物、遇熱之保麗龍和樹脂製品、芳香劑等。
    12.  
    13. 家中有毒廢棄物:如乾電池、噴霧罐、去光水、廢棄的日光燈管等。

  • 家中衛生環境
      住家的環境衛生如果髒亂,容易造成蚊蟲孳息的環境而導致蚊子、臭蟲的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