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團法人宏觀文教基金會

關心與叮嚀

正視學童的蹺家行為

文/王靜珠教授

  電視、報紙不斷的報導,屏東市仁愛國小六年級音樂班黃姓、林姓兩名女童利用參觀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校外教學活動時,脫隊出走。當天下午乘火車到台北市夜宿旅館,次晨透過報紙分類廣告找到一家素齋館徵才,兩人即前往應徵。幸好遇到善心的女老闆吳芳宜女士,發現他們情緒久安、精神疲憊,可能外出謀職事有蹊蹺,除暫時收容外,並答應接受應徵。五月一日在他們到素齋館上班時,被刑事局偵四隊警員尋獲,這場尋找蹺家學童的案件平安落幕,卻也造成了一則不小的震撼新聞。報紙又報導了宜蘭縣光復國小六年級的林姓、鐘姓兩學童於五月二日離家出走,目的地是台北市。由於學校老師發現這兩位學生沒有到校上課,才及時電話聯絡家長,幸好在家長機警的追蹤下,在台北市火車站找到,同日的中國時報也報導一則越洋蹺家的高中女生,後來在台北找到。蹺家的原因是因為她隨家人移民到加拿人,由於受語言學習的壓大,功課沉重而設法蹺家回台灣。五月三日的新聞又報導桃園有兩名女童蹺家出走、彰化有兩名男童蹺出走。幸賴警方和家長的合作,很快找到他們。學童「學樣蹺家」的幼稚行動雖然都圓滿收場,但是此風萬萬不可長。學童蹺家的事實嚴重地突顯了學校教學內容、家長管教理念、以及社會教育的偏差。都是我們教育改革刻不容緩的工作。


學童蹺家的原因

  目前國中、小學生離家出走的事實層出不窮,失蹤的少女問題也相當嚴重,據警方統計已有上千名少女待協尋。由這些失蹤人口所衍生的犯罪問題,直接影響我們的社會安寧。由屏東仁愛國小的學童行為,使我們感到生活教育的失敗。小小年紀的學童就能改名換姓,企圖蒙騙以達成尋找工作的願望。兩位學童都是資優班學生,學業成績殊優,但是做人的誠實教育卻不及格。據報導,鍾姓女童日前才榮獲宜蘭縣全縣鋼琴競賽的亞軍,不難推測家長只有寄望子女成龍成鳳的心願,卻毫無耐心去瞭解孩子感受到壓力。

  蹺家的原因大半歸之於課業沉重的壓力。但是這些學童都是資優班學生,學業成績良好,為什麼還會感到課業壓力?「壓力」這個名詞是今日社會大眾慣用的名詞之一。事實上人如果完全沒有壓力,也就失去上進的動力。學校及父母應設法幫助他們,化「壓力」為「助力」。壓力的大小只是因個別差異而有程度之別。如果一個智商正常的孩子,自幼缺乏良好的學習基礎,一步落後、步步落後,正常的學習在他來說,就變成沉重的課業壓力。如果自幼就有良好的輔導,課業學習順利,就可能感到沒有壓力。父母及教師應自幼養成他們的獨立性,更要培養他們的挫折容忍力,隨時學習著控制自己的情緒,絕不容許發展「只要我喜歡、什麼都可以」的放任心態。教導他們遇事要分析、多考慮其後果,所謂「三思而後行」。讀書為的是做人。所以不要只鼓勵孩子讀死書、死讀書,要培養積極進取、刻苦耐勞的性格,凡事感恩孝敬的意願。當然社會教育的導向更要和家庭學校配合,培養他們具有開朗進取、勇於負責的人格特質,才是我們教育的責任。



學童蹺家行為的輔導

  矯正蹺家出走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家長、師長的關心與愛護。蹺家的行為是孩子的錯誤,但是造成出走行為的原因才是家長需要深思、學校應該正視的問題。茲提出蹺家行為輔導的淺見,俾供參考。

  • 和子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家是最溫暖的窩巢,父母是最親近的家人。未成年的孩童,理應離不開家、離不開父母。可是卻有學童為了逃避壓力,拋下親情離家出走。最令人擔心的是他們尚無能力判斷離家出走的後果、認清今日脫序社會的險惡,一失足將成千古恨,因此毀掉他們錦繡的前程。當父母失而復得自己的孩子時,內心的喜悅是筆墨難以形容的。因此為人父母者,惟有安撫孩子的情緒,使他們在寧靜溫馨的家裡,靜思悔過。以關愛代替懲罰,幫助他們拾回再次努力學習的信心,才是最迫切的課題。

  • 重視孩子的個別差異
      人類的智商、興趣等差異很大。俗語說:一母生十子,子子不相同。不相同的人是不能比較的,黃姓學童哭泣著告訴吳芳宜老闆!她們逃家到台北自立謀生,主要是因為課業壓力太大,每次父母都拿功課比她好的哥哥做比較,雖然她的成績不差,但是總感到是一份沉重的壓力。父母親鼓勵子女用功、不要用哥哥去比弟弟,要耐心的關切成績差的孩子,用「自己比自己」,更不要用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要鼓勵孩子盡力而為就好了。要知道一個數學差的孩子,他的體育可能很好,重視彌補作用有助於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