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團法人宏觀文教基金會

關心與叮嚀

秋冬常見兒科呼吸道流行病

文/台北榮總小兒部專科醫師/王建人

  大部分的呼吸道感染多發於秋冬及早春,而某些細菌性感染如分枝血漿桿菌,也較常見於入秋後流行。大多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感染如腺病毒、腸病毒等,而非病毒性如黴漿菌感染,造成嚴重的病例,也有被報告過。

  酸形成的主要因素決定於進食糖類的次數,而不是糖的分量。小朋友如果整天不斷吃糖,口腔內的酸度就會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情況,使牙齒到損害。
  齲齒自一歲就可開始,持續一生。不過經常保持牙齒清潔,少吃甜食和定期去看牙醫,都可防止齲齒和齒齦炎。齒齦炎的主要徵狀是,齒齦變成鮮粉紅色,刷牙時齒齦出血。這種病在年紀很小時就會出現,往往是在五歲以前。如果這時還不注意口腔衛生,使情況改善,必將釀成惡果,無法挽回,甚至失去整副牙齒。

一、流行性感冒
  這是屬於急性傳染性病毒感染,在國內,地方流行約每2~4年循環一次,這可能與病毒的突變,對抗宿主免疫系統的速度有關;由於突變速度約每3年就可產生這一種次基因型,體內存有抗體,對抗不了新基因型病毒,故流行呈週期性出現。而這流行性感冒病毒分三種-A型、B型、C型。其中以A、B型二型常見,症狀也較嚴重,潛伏期約一天半到兩天的時間,大人小孩都有機會感染。往往只要家中或工作環境有人得到,藉由空氣,飛沫傳染,很快其他人也受到感染。其症狀發作如:高燒、畏冷、寒顫、頭痛、喉嚨痛及肌肉酸痛及全身倦怠,其他可見有咳嗽、流鼻水。若抵抗力不佳常會有併發症:細支氣管炎、中耳炎及肺炎等需小心預防。

  當然有上述症狀時,應儘速求醫,接受治療,不應隨便服用成藥或用退燒藥。尤其家中有較小嬰兒時更應注意,通常這樣的年齡會有食慾變差,甚至嘔吐腹瀉或持續性發燒、咳嗽等,症狀會來得急,故應求教醫生進一步的治療以避免脫水或有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等合併症。   流行期間應避免帶孩童至公共場所。家人有感染,應採隔離,避免餐飲用具共用,需戴口罩,並避免經由空氣或直接接觸傳染。

二、細支氣管炎
  這是屬於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疾病,好發於兩歲以下小孩。常可見在感冒一、二週後沒好,症狀逐漸變得咳嗽加劇,且濃黃痰多、呼吸音變得喘息聲重;嚴重時可見胸部凹陷、呼吸急促、皮膚有發紫變青,這表示有缺氧現象。由於嬰幼兒細支氣管尚未發育完全,且病原體引起的發炎反應產生了很多濃痰,由於咳痰困難而阻塞細小氣管,此刻代償作用需要更大的力量作呼吸運動而引起上述症狀。通常到了這種階段,應速求醫,必要時應住院治療。在醫院裏,除了藥物治療外,有加強性除痰療法,包括氧氣帳、背部扣擊拍痰法、及噴霧治療。這些方式,最終目的,就是要加速氣管內的痰清除。

  細支氣管炎對於一個正常嬰幼兒是屬於可自癒性疾病。若在疾病的早期,懂得拍痰扣擊的技巧,能使痰早日清除,通常可避免因痰阻塞所引起的嚴重症狀。正確的拍痰法是:手掌弓起,中央或空心,小孩橫放於大腿上,俯臥、頭部微向下、拍背時力量可感覺到胸部振動(若太輕則效果不佳),拍擊上背兩側。每次拍背五~十分鐘,且宜於吃奶前半小時行之。往往拍痰得法,病情可很快控制。

三、過敏性氣喘
  這是兒童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通常發生於有過敏體質的家族遺傳。合併的過敏體質疾病有: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溼疹等,病史可追溯到嬰幼兒期會有經常性感冒、細支氣管炎、或慢性咳嗽等。而常見的過敏因子,包括灰塵、花粉、汽油、刺激性化學或氣侯溫差變化等而復發氣喘。其病理機轉主要因為氣管受到刺激而引起分泌大量粘液,阻塞部分細小氣管,或造成氣管平滑肌收縮痙攣而使氣道狹窄;會出現有:持續性咳嗽、呼吸困難、鼻翼擴張,更明顯時可見呼氣時有咻咻聲,大人可用耳朵貼在背部即可聽到這種喘鳴聲。在醫生的處理上有藥物治療包括貝他類交感神經藥物、氨基菲林等支氣管擴張劑,當然在緊急時可用輸液注射或用噴霧吸入可馬上緩解症狀。

  若可找出有對特定的因子有過敏反應時,應在環境中特別注意,如對塵蟎過敏時,宜清除宿藏地方像布沙發,地毯、冷氣過濾網等最多隱藏有灰塵或蟎處。家中飼養的小動物,也可能是過敏媒介,應留意。如果臨床上經過抽血檢查結果是免疫球蛋白E過高引起的氣喘,且環境上又無法避免接觸過敏原時,可將減敏治療列入考慮。這種療法主要經由皮膚試驗,或抽血檢驗,找出可能之過敏原,然後,將此過敏原製成稀釋的抽取液,定期注射,逐漸減輕氣喘發作嚴重之程度。

  嬰幼兒在六佪月後體內母親的抗體逐漸減少,故從這個階段開始,感染的機會增加,尤其呼吸道感染是占最多,這種情形要到上小學時,整個免疫系統發育較完全後,呼吸道感染的現象才會比較少:「成長是須要代價的」這也說明了身體免疫系統在不斷的接受挑戰(病毒或細菌感染)累積相當多的「抗病記憶」後,逐漸適應病原體充斥的環境,才能長大成人。平時更要懂得預防保建,病中能遵照醫囑,對於一個健康的小孩大多能夠完全康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