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團法人宏觀文教基金會
幼兒教育相關文章 / 醫療篇

 

上呼吸道感染  文/鄭良哲醫師 

   
  6月199期內容
  當人們發生流鼻水、鼻塞、喉嚨痛、頭痛、發燒、咳嗽、全身酸痛時,常會說:「我感冒了」或說「我得了流行性感冒了」!其實在醫學上「感冒流行」與「流行性感冒」是不同的疾病名稱。由於兩種疾病有很多類似的症狀,而且主要侵犯上呼吸道的器官,例如鼻腔、口腔、咽喉、扁桃腺及氣管,在臨床上又很難立即分辨出是由何種病毒侵犯所引起的,所以常常以「上呼吸道感染」來做診斷,以涵蓋這些疾病。

  所謂「感冒」一般是由鼻病毒、腺病毒、RS病毒、Echo病毒、科沙奇病毒等各種不同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統稱之;而「流行性感冒」則由一種叫做「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其可分為三種類型:A型、B型、C型;每一類型又可突變為好幾種亞型,這也是為什麼流行性感冒經常流行,而不像其他疾病可以得一次病後終身免疫(例如德國麻疹、麻疹等)。

  上呼吸道感染幾乎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多數是散在性病例。但是每年三、七、十一月常發生大流行。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一般人常認為是「冷到」所致,找一些「禍首」來頂罪,例如吃冰、吹電扇、吹冷氣、淋雨、洗澡、玩水、洗頭、吹風或沒蓋被等等。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其實它是由於病毒侵犯人體的結果。這些病毒會經由空氣、手接觸而傳播。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必須減少與群眾、病人的接觸、減少出入公共場合或壅塞不通風的空間,以及勤加洗手。光是不敢吹電扇,不敢用冷氣,或給小孩子穿一大堆衣服包得緊緊的是沒有什麼用的。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大多有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咳嗽、頭痛、全身酸痛無力等等。但在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會有突發性的高燒、寒顫,且常會發燒三至五天。一位沒有發燒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是不能診斷為「流行性感冒」,而只能說是「感冒」了。

現今人們碰上了呼吸道感染時,常有一些錯誤的觀念,急需加以更正,分述如下:

(一)發高燒時「不一定」多喝開水,除非有脫水現象。強迫小孩在發燒時喝太多水常會造成嘔吐,有時可能因而形成水中毒而造成昏迷。適量的水份就可以了。

(二)不要用酒精擦拭來退燒,除非是中暑引起的高燒。一般退燒的處置方法是吃退燒藥、洗溫水浴、喝開水,使用冰枕或躺在冷氣房內設法讓小孩溫度降一點。

(三)不必為了燒沒退而一再跑醫院。很多人一發燒就馬上跑醫院要求退燒、甚或打點滴,其實流行性感冒的發燒會出現3~5天,一時退了燒還是會再發燒的,不用緊張,況且醫師檢查主要是要查出是何種疾病造成發燒而非叫醫師退燒就以為病好了!

(四)不要拚命想快退燒。發燒除了極少數體質特殊的幼兒(小於五歲)會造成抽筋反應外,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可以說對以後身體並無不良後遺症。所以無限制的濫用退燒藥可能造成中毒、胃出血或肝機能受損。近年來致命率高達30%的雷氏症候群,雖然仍不太了解其致病機轉,但與常用阿斯匹靈(用來退燒、止痛的常用藥物)有關,實在不可不慎。

(五)不要隨便帶健康小孩出入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診所,許多人喜歡一人生病,全家跟著跑一起去”湊熱鬧”,殊不知醫院診所中病菌很多,尤其在感冒流行期間,小孩最容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其實都只是症狀的治療改善而已。由於是病毒的感染並沒有特殊的藥物可以消滅它,不像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一段使用的抗組織胺藥物來改善鼻塞、流鼻水;止咳化痰藥劑用來改善咳嗽;退燒止痛藥物用來改善發燒、頭痛及全身酸痛等等。病毒感染通常會在一段時間(一至二星期)內自然痊癒,所以除非發生細菌感染的併發症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然而在台灣,一方面醫療常識的匱乏,大家常要”速效”;另一方面,醫師擔心機率不高的併發細菌感染造成病情惡化衍生醫療糾紛而濫用抗生素,造成目前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嚴重情況快到了真的”無藥可用”的窘境了,到最後受害的還是病人自己。用些醫療資訊常識的充分傳播與教育實在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back